联系我们
服务热线:0857—7103002
新闻公告
今日元宵节
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
人们对此加以庆祝
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起源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曰:“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朝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2008年6月,元宵节已经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元宵节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已久的习俗,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是相同的,都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要和家人在一起吃“元宵”。
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许多地方都会有猜灯谜的活动,寓意着今年能喜气洋洋、平平安安。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大家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庆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大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会丢了性命。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于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
宋·周必大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明《上元灯彩图》局部
今夜美景良宵
向您道一声元宵快乐
宣传处供稿
作者:陈锦川
供图: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审核:李相红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校园风采SCHOOL LIFE更多
大方金塔英才学校是贵阳一中教育集团校之一,是由贵阳市第一中学、大方县委县政府和金塔凯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强强联合,倾力打造的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精细化的十二年一贯制高端民办公助学校 。【更多+】

微信扫一扫
了解更多我们资讯
底部内容
Copyright © 2021-2024 大方金塔英才学校 版权所有 黔ICP备17011203号-5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贵阳